买好琴就选“久音古琴” 电话:15150827214 客服微信号:gcds325 (联系客服观看实拍视频)
022 传统古琴曲《幽兰》
《幽兰》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琴曲,其创作背景、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都极具艺术价值。以下是关于《幽兰》的详细介绍:
曲目背景
《幽兰》又名《猗兰》,相传为春秋时期孔子所作
。据蔡邕《琴操》记载,孔子周游列国未得重用,在自卫返鲁途中,见山谷中兰花盛开却与杂草为伍,触景生情,感慨自己怀才不遇,于是创作此曲
。
音乐特点
《幽兰》现存最早的谱本为《古逸丛书》所录的唐人手抄文字谱,全称为《碣石调·幽兰》,原件保存在日本京都西贺茂的神光院
。该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琴曲谱之一,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
。
曲调风格:《幽兰》的曲调清丽委婉,节奏缓慢悠扬,具有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音调特征
。谱序中提到“其声微而志远”,乐曲整体风格幽怨、压抑,哀而不伤
。
结构特点:全曲分为四段,第一段为引子,曲调深沉,有压抑感;第二、三段采用泛音与按音交替,音色变化较大;第四段以清澈的泛音演奏,情调明朗,象征光明将临
。
演奏风格:此曲演奏需配合古拙的指法,表现高古的琴意
。
文化内涵
《幽兰》通过兰花的形象,表达了孔子怀才不遇、生不逢时的感慨,同时也体现了兰花“不以无人而不芳”的高洁品质
。兰花虽生于幽谷,却依然保持其高雅与芬芳,象征着君子的品德
。
传承与影响
《幽兰》的发现和传播对中国音乐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。该曲最早以文字谱形式记录,后经杨守敬在日本发现并带回国内,成为研究古代音乐的重要资料
。1979年,
吴文光根据《古逸丛书》刊载的文字谱进行打谱,使其得以在现代演奏
。
《幽兰》不仅是一首古琴曲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,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高洁品德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深刻感悟
。